从根部解决问题

浏览量:
2007年07月17日

很少有教授承担着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除了带博士生做研究、亲自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外,每周还要为本科生讲4小时的课,这是姚期智为自己定下的工作量。而他在普林斯顿任教时,只是每年按惯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上一学期的课。

不辞辛劳,是因为他对清华的本科生寄予厚望。2006年春天着手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时,姚期智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普通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回国之初,姚期智原本计划尽快构建一个培养博士生的良好机制,打造一支好的研究团队。但随后在清华的亲身感受,让他逐渐萌生了精英教育要从本科生开始的想法。姚期智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关门弟子、目前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的张胜誉由衷钦佩老师的决心:看到完善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后,他不惜扎到最深处,从根部解决这个问题。他在本科生中开办软件科学实验班,自己一点点教起,这是很费气力的一件事。

姚期智主导并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沈向洋院长一起探讨,为软件科学实验班制定培养方案,编写教学计划。按照这个计划,8门高水平核心课程分别由姚期智等知名教授和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级研究人员担纲,其中由姚期智亲自主讲的《理论计算机科学》(1)(2)是国内首次开设的计算机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正是他最精通的计算机算法设计及复杂性领域。这门课特别加强了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为国内计算机理论教育首开先河。

8门核心课程中,有4门课程由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层研究人员讲授。这些研究人员活跃在计算机研究和开发领域的最前沿,他们将最新的科研进展和课题引进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难度高,如从2006年开始开设的《程序设计和算法基础》及《操作系统》两门课在课程的先进性和工程性上都有所突破,令人耳目一新。

培养方案将大四整整一年设置为实践教育和研究训练时间,地点在微软等国际知名的大IT公司,指导教师采用双导师制,以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和工程实践的先进性。

姚期智把前来访问的国际知名学者悉数请到软件班的课堂上,深入浅出地介绍他们各自专长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他还想办法让这个班最优秀的学生到美国前五位的大学学习、交流。

身处大师的课堂,在世界一流学者和高级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接受最先进的计算机理论教育和工程教育,软件班的学生实在很幸运。2006年秋,来自微软的教员竟然讲到了当时还未在中国上市的Vista操作系统——那时,很多讲授类似课程的教师都还无法获得任何有关Vista的具体资料。

学校教务处将软件科学实验班的培养特点通俗地概括为顶天立地四个字。既深入探究理论前沿,又注重应用,按照姚期智的办班理念,同时加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一流科学家至关重要。

对于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姚期智有着长远的考虑:我们要多为学生提供增加基础理论知识的机会,同时也要不断丰富他们将理论用到实际方面的经验。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里,惟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才能适应未来信息领域不断变动的工作环境。

记者 程曦 卢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