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人物 | 吴越:从计科到商科的转换之路

2019年05月16日

“茶园人物”本期特邀嘉宾

吴越

吴越,姚班2005级毕业生,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卡茨商学院市场营销与商业经济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在线平台、数字市场、市场监管等。

 

Q1:许多人对茶园的第一印象是姚班的学生都是做计算机理论的,您是怎样走上商科这一条道路的?

在我本科时候,我身边很多人都选了经管学院给工科院系开的经济学原理课,我也是其中之一。当时只是希望能够丰富自己的选择,并没有想自己以后的研究方向就是这一块了。当时的大家大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像现在有许多信息来源。

后来也是误打误撞吧,自己申请了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运营管理硕士,当时是有奖学金,这个方向和计算机与商科都有一定的联系,自己也想趁着这两年确定以下这个方向是不是有兴趣、收入如何等等。

结果这两年给我打开了经济学的大门。当时我看了很多研究,发现自己对这个方向真的是很感兴趣,那时我在选择时就更加明确了。再后来我就申请了管理学的博士,做市场研究的方向。这个方向倒是和计算机的前沿研究没有太大联系了。

Q2:您接受过计算机科学的教育,又在做商科的研究,您对这两个方面都应该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现在人们都说计算机科学与社科、商科交融,请问您有没有什么体验?

计算机科学在推动这些学科发展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讲,人们常说的大数据,就是计算机科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它推动了研究的发展。

再举个例子,现在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实证研究有很多机器学习的应用:比如可以用机器学习这个工具来量化以往不容易量化的数据,比如利用识别技术来标注图片和视频。再比如可以用机器学习的模型来做因果推断,替代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Susan Athey的The Impact of Machine Learning on Economics

要特别提出一点的是,我觉得姚班的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很大。首先是他/她本身经过了计算机理论的训练,具备这种思维;其次他/她的学习成本很低,可以快速地学习其他领域的理论,因为他/她本身的起点很高。他/她能用这种优势,很快地将计算机的理念介绍进去,从而开创新的研究方向。

Q3:您当时申请商科遇到过哪些困难?

我首先介绍一下商科的PhD录取情况。一般来说,国际顶尖高校商科招的人很少。商科下有很多细分的类,包括金融、运筹学、市场营销等方向,顶尖高校每个方向一般一年只招2-3个人,商学院一年一共也只招20个人左右,所以要说申请的难度,那还是有的。当时的姚班还是和计算机系在一块的,当时本科毕业时申请就非常困难,强人太多了,国外高校难以区分众多优秀的申请人,在清华也比较难以获得相关老师强烈推荐;后来我在新加坡管理大学(SMU)读硕士申请商学院PhD时,就会容易的多。至于奖学金硕士项目的申请,因为当时新加坡管理大学在国内没有太大名气但又是非常好的学校,所以比较容易就接收我的申请了。

关于这一方面,其实我在学界这么多年,也参与过许多招生工作,对这一块是比较了解的。看了这么多申请和简历,我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大量申请没有差异化,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

最近我也看了些关于清华的新闻,说是一些改革的阵痛,这的确是改革不可避免的,但是过几年这个情况会好转,因为看了大量这样的申请后,美国的教授也会进行校准,会问自己的清华学生最近怎么回事。所以成绩的指标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最关键在于你在申请时候有没有体现你与其他人的差异。

实现差异化最好的方法就是推荐信,学界不同领域都是这样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很普遍的误区,那就是找的推荐人头衔越大、越牛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可以是优秀的助理教授。推荐人最好是与你有紧密关联的,最好是你在他/她手下做过研究,被他/她认可的。推荐信之所以称为推荐信,不在于那个签名,而是在于文中对你的描述。所以,这种时候一定要老师亲笔写,因为愿意推荐你的老师会希望你能有个好去处,而且老师在学术界这么多年,见过无数推荐信,也写过无数推荐信,肯定能写出一份Strong Letter。

最近听说你们有了春研、暑研,不得不感叹你们的资源好。这些推荐信,可能就是你们在出去交换研究的导师写的。只要你展现出杰出的科研能力,那么导师会很愿意为你写很强的推荐信的,这比单薄的成绩单更能说明问题。有这样的机会,就不要去“大锅饭”一样的项目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体现出特点,也很难拿到那份能力证明。

 

 

文/  陈江伦 郑鈜壬

采访、摄像/ 朱追

剪辑/ 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