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顾钊铨,男,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是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鹏城实验室研究员,鹏城靶场副总师。曾入选广州大学百人计划,任大数据及安全研究所所长,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计划。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国家重点基金、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等二十余项,出版专著/编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申请或授权专利80余项,参与制定多项网络空间安全行业标准。
“我生在四川,在清华学习后总想着将所学带回去,为家乡做些什么,”顾钊铨坦诚地说,“2008年汶川地震后,目睹家乡房屋坍覆,高中母校操场、宿舍楼都在经历灾后重建,看到如此多党员和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地进行救援,我想留在国内有所作为的感受就更加强烈了。”
2011年,顾钊铨从清华交叉信息院“姚班”本科毕业后,院内直博保送,成为茶园第一届“双肩挑”辅导员。光阴荏苒,顾钊铨始终对母校、家乡、国家念兹在兹。他清晰如昨、不遗巨细的叙述将我们深深吸引,仿佛穿梭回交叉信息院始建时期。而顾钊铨从辅导员成长为创业者,再到教授、研究员,过程中总浸润着思考与体悟,体现着茶园人不懈探索与追求。
顾导与现任计科2021级带班辅导员迟舒乘、姚班预科班辅导员段昌宇交流
1. 坚守乡土,家国情深
顾导的故事始于“坚守”。坚守,不止需要情怀与勇气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格局,而顾钊铨正是留学潮中毅然决然选择在国内发展的坚守者。“我在大三时决心要留在国内发展,但决策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当时多数同学还是倾向于出国深造。我也听说很多人出国后就不回来了,”顾钊铨回忆说,“但我是四川人,乡土情结重,总想着为家乡做些什么。上学期间,我便组织同学参加情系母校的活动,回四川省巴中市,为母校做宣讲,将3D打印、VR等技术介绍给家乡人。”
顾导在四川巴中市宣讲
乡土情深之上,中国科技日新月异,青年施展才华的空间不断拓展,这更坚定了顾钊铨希望在祖国大地上开拓的决心。“当时,印奇、唐文斌、杨沐三位姚班同学刚刚创立旷视科技公司,他们做了一个基于AI人脸识别技术的稻草人游戏:系统识别玩家头部移动方位,来控制稻草人,以躲避从屏幕上方掉下来的乌鸦。当时我们都去玩,感觉很有趣,还可以活动颈椎。旷视后来与商汤、依图、云从科技并肩成为中国“AI四小龙”。这些蓬勃生长的中国科技企业让我感到国内计算机在创新方面的气氛很浓厚,便更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
2. 茶园初建,青年担当
2011年,顾钊铨从姚班本科毕业后保送本院直博,而这一年恰好也是茶园建院之年,亟需搭建新的人员架构。顾钊铨作为拥有多项学生工作经历、思想成熟的党员,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茶园“双肩挑”辅导员。
探索自身的辅导员风格并非易事。“第一年,我主要基于亲身经历探索自己的辅导员风格,”顾钊铨回忆说,“我入学时先进的是软件学院,后来才考入姚班。得知我要转院,当时带班的彭凌老师和施侃乐辅导员非但没有因此削减对我的关照,反而说‘这里永远是你的家’并帮我分析选择和规划。”“当时大家都是背井离乡,前来求学,这种关心让我有了家的感觉”顾导叙述时声音里仍洋溢着感动,“这件事给我很大触动,让我意识到辅导员工作就是在琐碎的细节中见真意,而我也期待成为这样的辅导员。”
与此同时,茶园逐步建立了辅导员集中培训、定期班委会、学生交流等制度。但顾钊铨感到茶园辅导员文化仍有独到之处,比如玲珑小巧、精益求精的特质。“姚班自创班以来一直坚持小规模班级建制,带班辅导员的全覆盖体量远小于学校平均值,这特别有利于茶园辅导员深入开展一对一学生思政工作,”他分享说,“另一方面,茶园学子多竞赛背景,也都很有个性、想法多元,因此辅导员也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同学的特点,给予针对性引导。”
面对多元需求,顾钊铨采取了“时刻将心比心,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的工作方法。“班中学生背景多元,有很多保送生,他们可能在高中时没学过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等课,于是我们就引导班干部组织学习小组,以确保同学们能及时交流学业上的问题,”顾导回忆,“而同学们的体育基础也不尽相同。一些同学曾经很担心3000米跑和游泳,因为清华学子需要过了这两项才能毕业。尽管我那时自己体力也挺差,但还是抓着几个学生晚上一起跑步,也常用自己曾是‘四川旱鸭子’的事实增强他们学游泳的信心。” 在一代代辅导员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茶园逐渐形成了定期举办学科复习会的传统,学生们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请擅长相关课程的同学协助大家,解答疑惑,或是梳理知识脉络。
“此外,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也是茶园辅导员的共识,”顾导说。“班上曾经有一位很内向的同学。我通过和他交流发现,他因为是高考生,没搞过竞赛,觉得大家很厉害就有些自卑。于是,我一方面用自己举例子,说我本科因为觉得自己来自小地方,也曾自卑、内向过;另一方面,也努力帮他找到自己的优势,告诉他说我们来自大巴山的孩子都勤奋,勤奋也是一种天赋。”渐渐地,大家便融为一体了。
顾导强调辅导员工作也需注重细节和关键时间点。“刚入学的时候,一些人可能会因刚离开家、竞争压力激增而不适应,这也是考验辅导员工作的时刻,”顾导分享说,“我当年为了举办新生破冰活动,专门去网上搜破冰游戏,搜了10多个,最后筛选了5-6个游戏,后来又做卡片,准备奖品。而在军训中也与每位同学聊天,或是在串寝时深入聊聊,或是在操场上陪他们散心。此外,在建党100周年等重大历史时刻,辅导员也需及时开展相关活动。”
2011年顾导所带班级获得清华“酒井杯”亚军
此外,顾导感到辅导员的个人业余爱好可以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凝聚班集体。“我很喜欢踢球,所以当时每周都会和学生们踢两三次球,”顾导回忆说,“球场上热烈的气氛、助攻和拼搏都让大家的情谊更深了。”最让顾导难忘的是毕业前的最后一场足球比赛,“当时班里过来参加踢球的人数特别多,几乎每个会踢球的人都上场了,其他同学则在旁助威。我们队本来没太被看好,却因为我们齐心协力,最终进入了决赛。”后来,茶园成立了足球俱乐部,也逐渐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院队,定期举办训练和友谊赛,而“茶园杯”也成为了学院师生交流球技、增益情谊的赛事。
3. 辗转两界,熠熠生辉
在缤纷的辅导员工作之外,顾钊铨在学业上因提早达到茶园博士培养方案要求,便提前毕业了。此后他作为“香江学者”赴香港大学博士站开展合作研究。
在博士后出站之际,他加入了同为茶园毕业生范顺豪的创业团队,成立了虹宇科技有限公司。但在创业一年后,顾钊铨感到,相比于公司里的成就感,似乎还是科研带来的成就感更高。因此,2017年,他入职广州大学网络空间技术研究院,加入了方滨兴院士的网络空间安全科研团队。
“方院士第一次报告便令我印象深刻。我之前对网络安全的理解局限在黑客方面,但讲座之后,我感到网络安全是多层次、全方位的,”顾钊铨分享说,“之后的调研也让我深刻感受到网络攻击行为带来的影响。比如,我国许多企业遇到过勒索、供应链攻击、数据泄露等事件,而2022年西北工业大学遭美国NSA网络攻击事件也是典型的网络攻击案例。在可见的未来,网络安全技术对国家和国民来说越来越重要。”
初到广州,顾钊铨教授主要负责做“人工智能安全”。“当时AI安全尚未普及,而我们研究的AI安全技术比较前沿,大家无法直观看到效果。因此,我们搭建了神经网络对抗攻防平台,用来展示客户产品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他分享说,“比如,与TT语音商谈时,我们首先请厂商训练一个模型,之后在对抗攻防平台上进行模拟攻击,使他们切身体验到了自身AI模型的安全问题。”
神经网络对抗攻防平台样图
“后来,我们也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合作,开展面向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系统安全性评测,”顾钊铨说,“系统主要展示图像、文本、语音人工智能模型的攻防对抗效果。比如,展示如何添加眼镜让人脸识别模型识别失误,如何添加图像噪点,使车牌识别错误等等。但这些技术需在自动驾驶市场更加成熟后,才能广泛运用。”
随后,顾钊铨加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并以双聘研究员的身份加入鹏城实验室,开始建设与网络靶场相关的项目。“我们的鹏城靶场能模拟大规模的真实网络系统和场景,在此基础上开展攻防演练,并通过裁判方对攻防效果进行全面评估,”顾钊铨分享说,“我主要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研判的科研和工程开发工作,即作为裁判对攻防演练行为进行研判,全面、准确、实时检测网络攻击事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鹏城靶场已应用于几百余次我国重要安全保障活动,如冬奥会、广交会等,该成果也获得了去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顾钊铨教授对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可以说,鹏城靶场就是一个大科学基础设施,为‘培养人、研究物、统筹事’提供平台。目前金融、电信等各领域都在做分靶场,而我们正在做靶场互联,未来也计划将靶场做成服务。从国际角度看,鹏城实验室当前有很多关键技术指标已经超越国外,毕竟国家实验室要做的就是技术引领。”
基于他的经历,顾导对同样有志做科研的同学说,“国家需要的是大工程,大项目。因此不要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而应该着力于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以工程项目为主导,在过程中产生技术写成论文。”
4. 余音不绝,展望未来
光阴如流水,但顾钊铨却将旧时光悉心珍藏,“现在给学生们监考时,仍常回想在茶园做辅导员的日子。而且我在广州大学正式带第一届学生时,他们也就比我小3、4岁,和做辅导员的感受很像。那时,我也常借鉴自己带2010级和2011级学生的经验。”
顾导与所带的计科2010级姚班学生合影
谈及辅导员工作对他的影响,顾钊铨感慨地说,“做辅导员必须和所有同学交流,这治好了我曾经有些自卑的情绪。而且,能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也是辅导员的一个宝贵经历。后来,我带的两班学生在科研、创业、工作等方面都有很多优秀拔尖的人才。做辅导员必须和所有同学交流,这治好了我曾经有些自卑的情绪。而且,能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也是辅导员的一个宝贵经历。后来,我带的2010级和2011级学生在科研、创业、工作等方面都有很多优秀拔尖的人才。比如现任教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李远志同学获得了“斯隆研究奖”,吴翼同学回到清华交叉信息院任教,刘天任和李彤阳同学任北京大学助理教授,而吴佳俊同学则成为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
在访谈最后,这位亲切、坦诚,致力为家国奔忙的学长说,“我想对姚班的同学讲,要有家国情怀,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无论是读博还是工作,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对于如何在学术和业内之路间选择,他说,“无论是选择学界还是业界,只有自己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走后面的九十九步。用个人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共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寄语:
希望姚班的学弟学妹们能记住,“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要有家国情怀,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无论是读博还是工作,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辅导员工作就是在琐碎的细节中见真意。
无论是选择学界还是业界,只有自己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走后面的九十九步。用个人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共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访谈成员|迟舒乘、段昌宇、姜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