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喜欢为大学生讲课,并认为「教育项目越早起步越好」。图为他为内地学生主持介绍讲座。(网上图片)
──弃美教席赴京 志建世界一流计算机系
本报记者 吴玫
大学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近年内地名校不断增拨科研资源,并成功邀请了不少国际一流学者全职加盟,当中包括曾获「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杜林奖(Turing Award)得主姚期智。他4年多前放弃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席,任教于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他接受专访时透露,当年是应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邀请而成行,而在北京近5年的生活比想像中有趣及有成就。
2000年时,54岁的台湾人姚期智凭借对口令学、通讯复杂理论的研究贡献,获得国际计算机学会(ACM)颁发的杜林奖,成为至今唯一的华裔得主。在他的学术声望攀至最高峰时,他却于04年辞去美国常春藤名校教职,选择到清华大学「白手起家」的工作。
杨振宁邀请 毅然回流
姚期智指回流中国的决定是基于杨振宁的建议。02年他到中国参加会议,当时已在清华教书的杨振宁邀请他会面,并询问他是否愿意到清华教书和研究,「我想了一阵子,觉得他的建议蛮令人兴奋的!」他认为自己到内地能发挥比留在美国更大的效用,「中国有很多聪明的好学生,虽说『科学无国界』,但看到他们学会的时候心里会有特别的感觉,可能是一种天然的感情联系吧!」
年轻华裔学者 较可能留内地
姚期智的太太当时已受聘于城大计算机科学系当系主任,据透露当时亦有港台大学邀请姚期智任教,但他坦言,「如果不是杨先生跟我讲,我不会认真去考虑,因为我景仰他很久了」。
尽管近年清华北大等名校吸纳了不少著名学者加盟,但姚期智直指内地招聘优才并非易事,「他们一般已经有很好的环境做科研,要让他们改变现状需要经过很多考虑」。但他建议可从海外年轻华裔学者入手,「他们愿意留在内地的可能性更大」。
鼓励创新 工作更有成
总结在北京近5年的生活,姚期智笑说,「在清华的日子比我想像中有趣,我刚回来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能做成这么多事情!」
他指出,很多人觉得在内地受制于制度框架下做事困难重重,但自觉只要有一个好计划、并让对方感到有诚意,开展工作的速度会较国外更快、更有效,「国外大学大多拥有很长的传统,不管你是多么有名的教授,都要经过很多年的争取才能创新。但在中国,他们总会说,『让我们试试看吧』!」
回国之初,姚期智原本计划为清华构建一个培养博士生的良好机制,但他随后发现本科生的基础教育需要完善,便于06年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当中由姚期智亲自主讲的《理论计算机科学》还是内地首次开设的计算机理论课程。
此外,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高层为学生讲授核心课程中的4门,06年首届学生便已接触到当时还未在中国上市的Vista操作系统。
清华「杜林路」 已行三分一
经过数年努力,清华在计算机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受到国际关注。姚期智亦计划加紧培养才能拔尖的中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博士,将在本科一二年级中选拔具有特殊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个人化的预研培养。他曾以著名的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为例:「该学院在19世纪末成立时,提出要在美国建立起一流的学习环境,让年轻人不需要去欧洲就能得到最好的音乐教育。同样的,我相信在中国也能建立起世界最好的计算机系以及一流大学。」他甚至信心满满地表示,「清华的『杜林之路』现在已经走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