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游戏”的源流和应用 —— Avi Wigderson院士特邀学术讲座

浏览量:
2023年11月07日

 

2023年11月3日,美国两院院士、阿贝尔奖(Abel Prize)和奈望林纳奖(Nevanlinna Prize)得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学院教授Avi Wigderson做客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带来题为“模仿游戏(Imitation Games)”的特邀报告。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主持讲座,并与嘉宾对话。二百多名师生齐聚多功能厅、聆听讲座。

 

特邀讲座之"模仿游戏"

 

 

姚期智院长首先介绍了Avi Wigderson教授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卓越成就,并借此激励青年研究者们做出里程碑式的成果,成为科学界的灯塔。“我和Avi已经相识40多年,也都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Avi在理论方面已形成了独到洞见,”姚院长在开场辞中真挚提到,“很荣幸能邀请他来办讲座。”在雷鸣般的掌声中,Avi Wigderson教授开启了围绕“模仿学习”的特邀报告。

 

 

Wigderson教授从阿兰·图灵提出“图灵测试”出发,叙述了“模仿学习”理论的沿革及其在密码学、随机性、离散数学、数论等领域的现代应用。他基于凯撒密码(Caesar’s Cipher)、恩尼格玛密码机(Enigma machine)、选举(secure elections)等案例,引导聆听者思考安全性的定义、随机性的应用、隐私和效用的平衡等问题。

 

 

在场师生与Wigderson教授积极互动。段路明教授从量子计算的角度对算法稳定性进行提问,2021级本科生王一川和2022级本科生李星汉从算法与人工智能学习的关系等角度与嘉宾探讨。姚先生则幽默地对比了GPT4和人类的表现,引导大家重新审视“图灵测试”的内涵。

 

 

姚院士对话Avi Widgerson院士

 

 

茶歇过后,姚院长以“Avi,你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个风趣的问题开启了下午的对话环节。随后,Wigderson教授就大语言模型出现后理论计算机研究的发展方向、复杂问题的简明架构等问题进行交流。对于理论计算机研究将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这一问题,Wigderson表示,尽管包括大语言模型在内的人工智能有很多惊人表现,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还有什么是AI不能做的。他说:“我相信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总有天花板。”

 

 

Wigderson教授也详细回答了现场同学提出的“如何进入新领域”,“如何增强科研自信心”,“理论计算机研究的意义”,“如何应对科研压力”等问题。当被问及“解决一个研究问题所用最长的时间”时,Wigderson教授表示自己曾为解决一个开放性问题用了40年时间,并基于此建议同学们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和话题,并享受在失败中不断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长远。

 

 

听众"说"

 

讲座最后,在座师生无一不满载而归。2022级博士生毛嘉怡感到:“整场讲座以极高的视角遍览了计算机科学许多领域的核心问题,重新审视了关键定义和概念间蕴含的广泛联系。这与姚先生开场辞中希望大家在一个领域做出具有推动性的重要成果之后再去到下一个领域的观点遥相呼应,充满了启发性的见解。”

 

 

2020级本科生温凯越说:“这次讲座一个简单而深刻的想法是‘所有我们通过高效测试不可区分的对象对我们而言就是相同的’。这一想法允许我们将我们设计的计算的世界,与理想中的纯随机的世界相联系。大师高屋建瓴的洞见,带领我们理解了许多重要发现的源流。”

 

 

2020级本科生戴言说:“从伪随机数到差分隐私,从计算理论到人工智能,“不可分辨”无处不在。通过这次讲座,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密码学,也对别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有了更多了解。”

 

 

2021级博士生谢添乐表示:“教授的讲座引领我们从更加系统的角度审视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的各种课题,让我们对随机性在检验上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仍围绕在Wigderson教授身边,交流着理论计算机的前沿问题和科研过程中的思索。2020级博士生李卓然感慨说:"这次讲座对我影响深远。希望自己在未来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像风一样起舞,把灵感和温暖传递给大家。"

 

 

 

图文|姜月亮

审核|吕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