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0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及副院长王跃宣教授受邀前往美国波士顿参加在Bosto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举办的 MIT 150周年校庆典礼。
访问期间,姚院士还出席了4月12日举办的MIT校庆图灵奖论坛,并参与发言和讨论环节。该论坛共邀请了5位在MIT工作过的图灵奖得主,包括Fernando Corbato教授(1990年图灵奖得主)、Butler W. Lampson教授(1992年图灵奖得主)、Barbara Liskov教授(2008年图灵奖得主)、Ronald L. Rivest教授(2002年图灵奖得主)以及姚期智教授(Andrew Chi-Chih Yao,2000年图灵奖得主)。
姚期智院士出席MIT校庆图灵奖论坛
在图灵奖论坛上,姚院士介绍了当年获奖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在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方面的贡献。姚院士说:“我认为我获得图灵奖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带来了理论计算机领域的两大次领域,在过去多年中引发了很多应用。其中一个概念是通信复杂度,当多台计算机同时开展计算时,它转化了其中的通信量;另一个概念是完美伪随机数生成。伪随机数生成一直是仿真和图形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姚院士还回顾了1975-1976年在MIT的执教经历,并向多位MIT教授致敬,他特别提到诸如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ion等研究成果深受Ron Rivest、Shafi Godwasser和Silvio Micali等MIT教授的影响。
姚期智院士在图灵奖论坛上发言
在论坛的讨论环节,姚期智院士强调,应当让科技推动理论问题的发展。姚院士认为,对于一个理论学家来讲,研究与技术相关的理论问题十分重要,因为技术的革新往往蕴含着非常深厚的理论内涵。“我认为我进入这个领域非常幸运”。姚院士如是说,而这一观点也正是他当年走上计算机科学研究道路的初衷。
姚期智院士、王跃宣教授与MIT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教授交流合影
访问MIT期间,姚期智院士还与两名在MIT交换学习的“姚班”学生深入交流。本学期开始,交叉信息院与MIT的联合培养机制正式启动,两名“姚班”大三学生周冬和方戈已于1月份前往MIT交换学习。姚院士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他们在MIT经常与研究生一起探讨研究工作,这令姚院士倍感欣慰并对“姚班”的培养成果深具信心。
姚期智院士、王跃宣教授与姚班赴MIT交换生周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