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2014届姚班校友,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于2020年以助理教授的身份再次回到交叉信息院。吴翼目前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机器人学等领域。
01 归去来兮
“回不回国?如果想好了,要回来就是现在!”吴翼坚定地说。2020年秋季学期,吴翼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交叉信息院的新晋助理教授。他也成为交叉信息院师资队伍中不一样的风景线。从姚班毕业生到姚班的教师,吴翼成为第一波完成角色转换的校友。
16年前,姚先生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回国,加盟清华大学,成为全职教授。“不论身在何处,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成长的人,从来都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能够为国家培养世界一流的计算机人才,能够在祖国做出一些前沿科技的突破,意义完全不同。” 姚先生道破其中缘由。2006年3月,姚先生在致清华全校同学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优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4年后吴翼便是姚班学子中的一员。
姚先生曾言“为国家培养人才,促进高端科研的开展,是我一生最有意义的工作”。姚先生的家国情怀如同一颗种子在吴翼的心里生根发芽。多年后,学业有成的吴翼,同样为了“建设祖国”的信念,选择回故里。“姚先生,很有情怀,做教材、亲自带本科生,为本科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有很多探索的自由度。姚先生对很多东西看的开,办学理念很先进。”姚先生在成立交叉信息院之前已领略过世界科研最前沿,从山巅走来,其极高的境界也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姚班学子。
“出去美国读书的那5年,每年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是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独立思索的过程。你最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些问题想明白了,就决定回国。因为我骨子里就是一个中国人。我想以我的方式建设祖国,带学生,做科研,写教材等等”。
走上讲台的吴翼坦言“姚班的课还是挺难的,课程的内容需要花很多时间准备。姚班的学生水平比较高,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所以感觉压力还是挺大的。”自我认识是一条漫长的旅程。在逐渐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他很享受当老师的感觉:可以和最聪明的学生和同事共事,做最有趣的工作,做有价值的研究。就像带领一个创业团队一样,充满了挑战,但是又能体会到最大的成就感。
“世界是变化的,时代是辽阔的,个人是渺小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吴翼开怀拥抱一眼望不穿的生活。“我是我们班里最先往美国跑的人,现在倒成了班里第一个决定回来的。也算是看了些世间繁华,兜兜转转,最后回到了开始的地方。可能看的地方多了,也看明白了自己。”酷爱旅游的吴翼在旅途中感受世界的斑斓,他从茶园启程,遍览山河湖海,满怀浓郁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再度回归。建设祖国,又红又专的他正在路上。
02 千帆历尽
“回想起来,在清华读书四年,前前后后5个暑假,每一个夏天都在海外,甚至大四毕业的时候因为提前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而错过了散伙饭。2014年毕业后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读博,说来也是有趣,读博5年期间倒有3个暑假待在了国内。”
这期间吴翼经历过业界的初探,他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 Facebook、字节跳动等公司实习过,从研发与产品的角度深度的窥探业界的行业动态和时代的红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故事,一个关于程序设计竞赛的故事。这个故事缘起于仰望和崇拜。吴翼小时候曾经听过一个IMO满分学长的演讲。自打那时候起,想代表中国去拿金牌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后来,吴翼入选了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代表中国去加拿大参加国际比赛,并且还分别代表清华和伯克利参加了ACM/ICPC全球总决赛。只不过跟小时候憧憬的略有不同,金牌一次没拿到,倒是拿了不少银牌和亚军。“我们队可能是清华历史上ICPC预选赛亚军最多的队伍了”。虽然金牌梦没实现,但是常年参加竞赛的经历还是让吴翼遇见了很多他曾经成天念叨的“偶像”们。“当时我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过了若干年,我会和唐文斌一起坐在火车的餐车地上打牌,会和郭华阳在纽约曼哈顿睡上下铺。后来进了大学,和贝小辉成了好朋友,楼天城成了我的助教。”
从小学开始参加信息学比赛,高一开始参加ACM区域赛,一直到博士还在参赛。ACM之于吴翼,是一段难以分割的素年锦时。他对这段岁月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充实的和多彩的。生活应当像浩瀚的宇宙,壮阔却又静谧。有人或许觉得竞赛像繁星般闪亮,但在宇宙中,那不过是沧海一粟。”
ACM/ICPC对吴翼而言,更像是对自己的敬礼。“毕竟,自己已经坚持了很久,从江南,到北京,再到加利福尼亚。有时候人总想在心里保有一块自留地。在生活的起起伏伏里面,有一份温暖总还是不错的。代表伯克利参赛的时候,我的导师跟我开玩笑说,ACM/ICPC是本科生参加的活动,他这个年纪已经当教授了。这话说的没错的。但是牛人毕竟是牛人,而我只是个普通学生,没他那么厉害。生活总是要向前的,但留一点坚守,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己的希冀。”
千帆过,再回首,那些年的青葱梦想正一步步的化作淡然微笑。“我是一个固执的人,一旦认定的事情很难再被改变;我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大部分我认定的事情都起码没有失败。也许,老天真的会偏爱一个愿意一直仅仅因为喜欢而坚持的人吧。”
03 故人依旧
“这段青春里,有太多有趣的事,有趣的人。很多年以后,这些说不完、道不尽,也都化为老友相聚时的调侃和相逢一笑。我觉得,这也许就是生活里,最美的喜剧。”吴翼畅叙之。
提到大学生活,吴翼首先想到的是许多的有趣的课程,其中包括一些选修课,吴翼鼓励大家去积极选修一些有趣的课程。“我读书的时候光顾着弄竞赛,弄专业课,现在回头看看,清华有太多有意思的资源,课程,朋友。专业的技术是伴随职业发展的,但是这些有趣的人和知识,离开了学校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接触了。不过好在我又回来了,希望能弥补一些当初的遗憾。”
提及姚班,吴翼首先感叹到同学们的聪颖和勤奋。回忆起当年一边打游戏一边给自己讲题的刘天任,还有起得比他早、回的比他晚的吴佳俊,吴翼打趣说在姚班一定要学会平常心。在姚班,吴翼除了遇到了诸多聪明并且性格非常好的同学外,也充分感到交叉信息院良好的学术环境。在姚先生的带领下,不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在无形中感受并营造着茶园的浓烈的求知氛围。
作为茶园人,吴翼除了自我的不断尝试之外,还善于与茶园的前辈们取经。“我和上几届学长们的关系很好,比如陈丹琦、贝小辉、毛杰明等,我们茶园的校友都很友爱,很慷慨的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当时没觉得有什么,而今想来,大家说的都是很有意义的。现在我也非常愿意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也有学弟来找我聊过,关于科研建议和人生发展等。可以和大家分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不管走到哪里,茶园的回忆总是历久弥新的。“说来也是有趣,可能也是因为之前在业界实习的经历,加上独自在美国的孤独,逼迫一个人去思考和走出舒适圈,去理解自己,理解生活。本科毕业的夏天,也是因为提早参加了StuartRussell教授的一个项目,提前赴美国而错过了散伙饭,当时一个人坐在旧金山机场里看着班级微信群里一群人嚎啕大哭,感慨良多。总是怀念清华的集体生活,不过生活,最后还是要自己走的吧。”求知若渴的学习氛围、互助互爱的同学友人和难以忘怀的茶园集体生活都让吴翼在姚班感受到了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
在交叉信息院建院十周年之际,吴翼也献上了他对茶园以及学弟学妹们的祝福。吴翼表示很有幸能够在交叉信息院度过第一个十年,希冀下一个十年,交叉信息院能成为世界最好的前沿科学研究机构及人才培养高地。对于同学们,吴翼希望大家能在茶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以及人生理想,回馈祖国的同时enjoy your life。
《从茶园走向世界》校友访谈组成员:朱追、王涵、温凯越、严彬玮、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