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 | 茶园人的故事

浏览量:
2022年11月16日

一、归去来兮

我们的故事缘起于清华园,
也续写在清华园。
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从这里出发,
又回到了这里。
变的是,岁月,
不变的是,初心!


     “本科毕业后我来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机电控制学科先驱Masayoshi Tomizuka教授,科研前瞻性是我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我的课题主要是无人驾驶的决策与规划,当时尚处于商业无人驾驶行业的早期。在发现当时被广泛使用的无人驾驶决策规划要基于人为规则时,我将重点转移至寻求无人驾驶决策规划一般性解,并用优化方法在实车上得到了成功地应用。实践证明,这类技术后来也被整个无人行业大量采用。我继续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的自学习算法并用在复杂道路环境的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后来各大无人车企业也开始陆续部署相关研究。Tomizuka教授时常教导我要培养好自己的科研品味,而我也在工作中逐渐明白,做科研就要立意长远、要“啃”最有意义、有前景的硬骨头,要探索技术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这才能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陈建宇助理教授课题组

        学成文武艺,报效国与家。我毅然放弃美国众多机会,在疫情弥漫的2020年夏天,只身回国。我幸运地得到了姚期智先生的认可,加入了交叉信息院这个人才济济的团队,成为了一名祖国的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姚先生曾告诉我,要想进一步成为国际一流的学者,就需要更有野心一些,不能仅满足于发几篇论文。于是,我瞄向了机器人界最具挑战性的子领域——人形机器人。我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搭建整个机器人硬件本体以及算法软件,在人工智能的前沿阵地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深入耕耘,我们的工作也随着最近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鸣宇助理教授的毕业照

      “2012年,是我以学生身份离开清华的那一年。我怀着对前沿知识的向往,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是我以教师身份回归清华的第四个年头。我回到祖国,投身于科研和教育事业。十年间,从懵懂学子到青年教师,不变的是求知探索的热情。从本科、博士、到助理教授,我一直专注于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研究。过去的这十年正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而算力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的重要基石。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效率、如何设计下一代系统架构,这些问题深深吸引着我,促使我去理解、去创造精巧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犹记得本科初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时叹服于前人巧妙的系统设计。博士期间更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系统架构理论,也终于有机会亲身实践于其中,找到了自己的科研方向。”

黄隆波教授与同学们

     “十年前,我怀揣着为祖国科研事业添砖加瓦的愿望,在姚先生的感召下,回国加入刚成立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这十年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国内的科研实力有着飞速的发展,国内学者们也在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在这样蓬勃向上的环境里,我个人也非常幸运地在清华和交叉信息院的支持下,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和教师岗位上坚持耕耘,为国家的科研发展与高科技人才培养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雄峰副教授与同学们

     “时光飞逝,自2012年初加入交叉院这个大家庭以来,已经过去十年了。科研方面,我们团队一直从事量子信息科学,主要是量子密码,量子基础理论和量子计算三个方向的研究。经过团队成员的努力,这些年,我们取得了很多有趣的结果。在这十年时间里,我遇见了很多有趣的同学和老师。团队毕业的博士生已经有4位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学术生涯,毕业的本科生也是五湖四海做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些年来,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不仅仅学术上,还有思想认知上的,收获颇丰。”

 

吴宇恺助理教授

     “这十年来,我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的转变,也做出了人生规划中许多重要的选择。从本科阶段时广泛地尝试不同的科研方向,到最终选定了量子计算这一个基础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向,希望能为国家、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出国留学再到回国工作,一方面有个人和家庭的考虑,另一方面也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包括量子计算在内的重要科研方向的机遇,看到国内在科研条件、科研人员待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十年里,通过与实验团队的合作,我也见证了交叉信息研究院的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的快速发展,从一开始实验装置的搭建,到如今已经能稳定获得上百个离子,更是有幸看到了一些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在实验中得到实现。”

高阳助理教授回国隔离后拍的第一张中国照片

    “十年前,我刚刚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本科二年级。我对各种事物感到好奇,我当时第一次接触到人工智能,觉得酷极了。而后我在清华的实验室中更进一步接触人工智能,后来去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继续钻研。在美国生活了6年之后,现在我再一次回到了清华大学,就像当年我本科的导师一样,作为一个师长的身份告诉年轻人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离子,更是有幸看到了一些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在实验中得到实现。”

    “十年前,我刚从姚班毕业,继续留在交叉信息院读博。当时我充满迷茫的搭建实验室,摸索各种设备的用法,思考实验如何进行。十年后我又回到了当时奋斗的地方,但大多数精力投入在了指导年轻人怎么操作设备,构思实验,完成科研目标。十年前我第一次前往国外的实验室学习,感受了先进的实验技术。十年后我从国外做完博后回国,琢磨怎样青出于蓝,在我们国家也实现世界领先的技术。十年前大家深信着科学无国界;十年之后大家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岁月静好,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力更生。但总体来说,这十年,我觉得我其实并没有变,还是在交叉信息院继续做着科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有巨大的变化。”

 

房智轩助理教授

    “遥想十年前的春天,还在读大三的我有幸能向姚期智先生请教关于研究方向的建议。姚先生告诉我,现在是做科学研究、尤其是计算机交叉学科研究最好的时代,而且得益于我们国家的重视与支持,科学家能够进行长远、根本性的科学研究。受到姚先生的鼓舞,我从未名湖畔来到清华园攻读博士。通过博士期间的学习与交流,我看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成果与许多学科和应用场景结合的惊人潜力,也看到了不同领域交叉的困难挑战。其中,我对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了解到这个领域深刻而优美的科学问题,并且意识到这些研究的结果能够给社会民生带来直接、有力的帮助。博士毕业后,我来到香港中文大学。在这里,我探索了更多的研究领域,在学术上继续沉淀打磨。而且,我也经历了疫情对大学研究的冲击,见证了香港由乱到治的过程。在这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对保障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而学术的突破创新则为国家发展注入动力。可以说,博士后的研究和初步教学经历让我开始体会到了学者、教师肩上的责任。2020年秋季,我非常荣幸地回到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任教。朝着在关键问题上做出一流学术成果的目标,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带领团队研究探索多智能体系统、去中心化系统的博弈、协同、学习与激励机制。我们分析现实多智能体系统的性能瓶颈、隐私安全等最核心的问题,利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设计具有理论保证的协议与机制,架起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部署之间的桥梁。我们的工作已经刷新了相关场景的性能记录,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二、少年犹在

     “四年前,带着憧憬好奇的心情,叩开了计算机科学的大门。迎接我的,是零知识证明的神秘,是计算复杂度的严谨,是机器学习的无限可能。在茶园里,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长,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开始慢慢踏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与此同时,我也有幸见证了茶园的发展,特别是茶园的体育事业,越来越多的体育俱乐部成立,体育代表队也取得了越来越优秀的成绩。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是开始。在课上,我开玩笑说想成为姚先生那样伟大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家。老师鼓励我只要努力,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到的,清华就是要培养这样的拔尖人才。是呀,在清华,在茶园,我们不应该限制自我的边界。”

李文杰同学参加师生社会实践

     “四年前的夏天从高中踏进大学校园,到今年很荣幸由本科生摇身一变成为博士生。在关键的成长节点,张开双臂将我牢牢接住的都是交叉信息院。交叉信息院给我很高的自由度,让我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能拥有精力探索人生的诸多可能性。茶园给我很多很多的信心,比如计应数课堂上姚 先生 直击人心的鼓励:宇宙创造出一个像你们这样的孩子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请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啊。我常常感到很幸运,只是顺着最自然的安排向前走,却被命运送到了特别温柔的地方。温柔而强大,充满力量的茶园,拥有着辉煌的过去十年,我有幸见证了。”

三、未来可期

        “ 过去十年转瞬即逝,新的十年值得希冀。从学生到老师,我希望能把师长对我的教导和帮助传承下去,教之以事,喻之以德。同时,也希望在科研上进一步突破,突破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的通信、协同、学习等瓶颈,为相关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做出基础贡献。”
        “ 下一个十年,祝我和茶园都能更上一层楼。”
        “ 在下一个十年,我希望自己能继续与祖国一同成长,更进一步将自己的所学所得贡献给国家和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未来是由大家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上个十年,茶园将我们培养成了独立的科研人,下个十年,将由我们来发光发热了。”
        “ 希望我能继续为学校和国家做出贡献。”
       “ 现在,奋斗正当时。我们要在科研上,攻坚克难,实现突破。尤其是当个人兴趣能够与国家需求相吻合时,能够利用自身所学,在高性能芯片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上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上,为人师表,学高为师。用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引领学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 十年之间很多事情变化的速度超出想象,也有很多事情看起来没什么变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在螺旋式的上升的。”
       “ 十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但未来可期。我希望下一个十年,自己能在领域内做出一系列突出的贡献,漂亮的工作,我希望自己能够推动技术产业的变革,促进机器人行业的大发展。我也希望自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在科学领域绽放光彩。”
      “ 未来,我也会时刻勉励自己,不忘初心,为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多的贡献。”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弦歌十载,建功立业正当时,我们一路花香,一路唱。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