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姚期智院士在2008北京诺奖论坛发表演讲

浏览量:
2008年11月12日

1111日上午,2008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图灵奖获得者参加本次论坛。来自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化学和信息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将分别就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发表精彩演讲。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北京市市长郭金龙、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等出席开幕式。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教授致答谢辞。

开幕式后学术论坛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姚期智教授做了题为《信息技术背后的科学》(The Science Behi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演讲。姚期智在演讲中说,计算机、因特网、以及更广泛的信息技术已发展成为各种类型工作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在所有令人吃惊的计算和通讯硬件背后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帮助我们设计运行这些设备的运算法则,并通常发展成为完全崭新类型应用所必须的概念。

1

他说,二十一世纪信息科学技术面临许多重大问题,比如Internet安全问题,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信息技术在物理、医疗、生物、经济方面的重大作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理论上的突破,急需技术上的重大创新。

究竟如何在理论上得到突破,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呢?姚期智先生举了几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常常当不同学科、不同理论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的时候,同时一种新技术达到可用达到成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创新。例如密码安全问题,正是由于Shannon的随机数理论和图灵的可计算理论相结合,以及电子技术的成熟才产生的新的突破。又比如量子计算,是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以及量子技术的成熟才产生的新的量子计算技术。一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需要学科的交叉结合。

清华大学信息学院教授、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主任李衍达院士主持了本场论坛。李衍达院士简要介绍了姚期智先生在信息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并就姚期智先生的演讲做点评。

据悉,本届论坛为期4天,由北京市政府和中科院联合举办。论坛以“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为永久性主题,以“信息与创新”为年度主题。会议期间将举行“信息与创新战略论坛”、“信息与创新学术论坛”、“中科院高层学术论坛”、“中关村论坛”等四个论坛,嘉宾们将发表50余场精彩演讲。

2

出席本次“诺奖论坛”的7位诺贝尔奖得主分别为: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1973年、1999年、2000年、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瓦尔·贾埃弗、马丁努思·韦尔特曼、若尔斯·阿尔费罗夫和戴维·格罗斯,以及1996年、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和迈隆·舒利斯。4位图灵奖获得者分别为:罗伯特·卡恩,约翰·郝普克若夫,巴特勒·莱普森和姚期智。

又悉,1112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做客清华大学,为清华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基础物理学的精彩演讲,并接受“清华大学名誉教授”称号。

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到目前已经举办3届,已成为“学术北京”的独特品牌。本次论坛与以往3届显著的区别在于活动的层次性与多样性更为丰富,主办方期望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学生和市民的互动交流,增进青年一代和普通市民对科学的兴趣。